行程一路晃晃悠悠惹人困倦,身邊的景色也慢慢從長九場內的綠水青山跳轉到長沙郊外的燈火闌珊。此時已是深夜,但這座城市沒有停歇,遠處燈火通明,仍是記憶中的繁榮景象。
因工作需要,我乘上了前往長沙的高鐵。望著遠處模糊發散的燈光慢慢清晰、漸漸收束,我的思緒開始向著遠方飄去。
我們,能行嗎?
2021年7月23日,28名新員工一路跋涉,終是抵達了長九項目部。
“一次次的換乘,坐著最后一趟大巴一步步的往山溝溝里開去,我都快哭出來了”
“紅桶都已經準備好了”
在新生交流會上,從大家一吐為快的言語中,明顯感覺出剛從校園里出來的我們還無法適應這樣的變化。身邊的高樓林立變成了荒郊野地,曾經的燈紅酒綠變成了月明星稀,加之互聯網上的各種“勸退”言論,我們,能行嗎?
我們,能堅持下來嗎?
在經歷了豐富多彩的迎新活動后,我們被分配到生產一線開啟了工作模式。在工區,我們有人舉著高壓水槍沖洗廠房;有人搬運著托輥配合著師傅進行更換;有人每天上山下山,頭頂烈日在車輪揚起塵土的采場“守礦”;有人起早貪黑,在樁機和混凝土之間來回穿梭。橙色的工作服每天都被汗濕、風干、再汗濕、再風干。在第N次抹掉額頭汗珠時,望著大家忙碌的背影,我們,能堅持下來嗎?
我們,可以嗎?
一個多月的工區實習后,大家回到了各職能部門,從事著后方崗位上的工作。如果說工區實習是一種“煎熬”,那么回到后方則更多的是“打臉”。
書本上的設備儀器記得一清二楚,到了工地指鹿為馬的笑話層出不窮;上百頁的定額書籍,翻來覆去怎么也找不到適配的那一項;爛熟于心的文字排列,在宣傳報道中變得陌生;基本的辦公自動化操作掃出了一個個當代“文盲”。手忙腳亂的我們,真的可以么?
“行,可以,能堅持”
轉眼間,我們已經入職五個月,現在的我們究竟是怎樣呢?
一百五十多個日升月落,一同報到的28名“八局好兒郎”們無一人退縮。有的不懼日曬雨淋,肩負起采場起爆前的專業檢查;有的站定施工現場,熟練地進行操作指揮;有的自愿多留在工區學習,積累實操經驗;有的自學PR剪輯出優秀的獲獎作品;有人潛心創作,撰寫下每一個精彩瞬間。為了保障調價補差工作的順利完成,聯合辦公室常亮的燈光成了營地夜間的“燈塔”;與竣工資料鏖戰了數月的整編小組,有計劃地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任務目標。無論是在自己的崗位上,還是作為團隊作戰的主力軍,我們每個人都兢兢業業,全力以赴。
曾記否,我們中有人曾是學生會主席,有人曾是辯論隊隊長,還有人已經擁有了四項專利。我們或許懷疑過,或許猶豫過,但我們及時調整了自己的狀態。拋下所謂的“名頭”,我們更能清醒地認識到從校園進入社會,進入崗位便是新的開始,不沉浸于過去的光輝,也不拘泥于眼前的遺憾。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無數人生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惫ぷ魃?、生活上有困難有疑惑,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兼程是狀態,風雨無阻是心態。天道酬勤,春華秋實,學會的知識,掌握的本領,總會在某一刻成為前進的動力。讓我們將更大的熱情投入到長九大舞臺,成就新的自己,書寫新的輝煌。
長九項目2021年砂石骨料生產量已超過4000萬噸,2022年我們必定立下更高目標。很幸運很驕傲我們28名新員工參與其中,雖說實力綿薄,但扎根于此,必不負韶華!
我們可以嗎?我看行!
剛踏上池州土地的小萌新們
入職半年后的一群年輕的礦山人
- 上一篇:致敬每一個平凡中的不平凡
- 下一篇:【一線風采】最美長九建設者——致敬長九一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