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中電建安徽長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神山石灰石礦礦山分控中心,智慧礦山智能安防系統突然跳出一條信息:第二篩分車間1A28皮帶跑偏報告。工作人員隨即通過平臺填寫處理意見,值守人員接到信息后,迅速趕赴現場消除安全隱患。
“我們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截至目前已投入4000余萬元,完善高危作業審批、線上巡檢、安全教育系統、人員定位系統、AI違章識別系統等智能安防功能,有效提高了公司安全監管效率和員工安全生產意識。”中電建安徽長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全副礦長鄧安平介紹。
今年以來,我市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印發三年行動總體方案和7個縣區、32個行業領域子方案,形成“1+7+32”總體框架,推動各地各有關部門利用3年時間深入開展“八大行動”,攻堅安全生產深層次矛盾問題,夯實筑牢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其中,在礦山領域,我市實施礦山安全科技支撐攻堅,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智能化等方面建設,努力構建安全、高效、綠色的礦山生產新模式。目前,全市15座尾礦庫全部實現了運行狀況實時監測,年底完成12家重點非煤礦山重大災害風險防控建設項目。
2004年建成投產的安徽青陽寶宏礦業有限公司,是我市首批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企業。記者在該公司智能監測預警中心看到,大屏上顯示著礦山生產重要點位的實時畫面,兩名工作人員端坐電腦前緊盯大屏。“智能監測預警系統可以對礦山邊坡、破碎站等點位出現的隱患進行智能識別并報警,工作人員能第一時間處置,實現了礦山安全隱患早發現、早排除、早治理。這不僅提升了礦山安全監管效率,也進一步降低監管人力成本。”該公司總經理孫進說。
我市礦山企業在加大“智慧礦山”建設投入、強化“技防”的同時,在“人防”上也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前不久,在中電建安徽長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神山石灰石礦區,工作人員申斌發現三工區沉淀池邊溝有孔洞未落實防護措施,存在安全隱患,立即通過“安全隱患報告有獎”小程序上報。后臺工作人員安排巡查人員核實處置后,第一時間給予申斌獎勵。
據鄧安平介紹,為營造安全生產人人有責、人人重視安全的良好氛圍,今年年初,公司創新安全生產“人防”方式,上線“安全隱患 報告有獎”小程序,在各個班組張貼二維碼,員工發現隱患掃碼傳到后臺處理,一般隱患獎勵50元至100元,重大隱患獎勵2000元。截至目前,已接到上報隱患150余起,獎勵金額1萬余元。
“礦山安全是安全生產的重中之重。全市現有各類金屬非金屬礦山107座,其中露天礦山61座,地下礦山46座。另有尾礦庫15座。”市應急管理局非煤礦山科科長麻鶴垣介紹,在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中,我市按照非煤礦山“三個一批”實施方案,推動淘汰退出一批、整合重組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同時開展地下礦山“專家會診”,推進礦山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市已完成18家地下礦山檢查,共發現問題隱患232條,均已整改完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減少數量和提升質量“兩個方向”,順利完成非煤礦山重點縣安全生產攻堅工作,貴池區實現全國非煤礦山安全生產重點縣“摘帽”。“非煤礦山作為基礎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生產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何兵表示,今后,將以礦山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和防范遏制礦山領域重特大事故硬措施為抓手,強化各項工作措施落實,進一步夯實非煤礦山安全管理基礎,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意識,確保全市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編輯:吳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