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必須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并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開年之際,中央政治局首次集體學習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釋放出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信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當前,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但制約因素還大量存在。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
如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首先,要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這次集體學習作出系列部署,包括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等。
——其次,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
要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從而讓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迸發活力。
——再次,要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
可以說,此次集體學習,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等,黨中央作出了進一步闡釋和部署。
新質生產力推動
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推進高質量發展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更加堅定了我們砂石行業“科技興業”的信念,為我們砂石行業的科技創新,加快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砂石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精神動力。
“十四五”時期,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壓艙石”的砂石行業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科技工作也面臨著一系列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要構建適應現代化砂石工業體系,必須要加快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敢于科技創新、勇于科技創新,在砂石生產技術、規劃、設計、科研、標準規范、質量檢驗監測、綠色工廠評價、綠色砂石基地、綠色生產和運輸認證、企業信用等級評價、成果鑒定、數據統計分析、大數據平臺建設、智能制造、智慧礦山、教育培訓等方面進行科技創新。
砂石行業的新質生產力,為行業的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筋骨”支撐,創新為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必須真正用“好石頭”,才能在風雨中經久耐用屹立不倒,因此,砂石行業要用好科技創新這個有力杠桿,以高質量的砂石工業有力支撐新形勢下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是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一個關鍵變量。疫情過后,在新一輪的重大機遇中,在競爭壓力巨大的砂石行業中,想贏得先機,一定要向科技創新要答案,找準企業的發展重點、發展路徑、發展方法。
加快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需要強化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提升砂石產業,著力打造數字礦山、建設智能工廠、構建綠色物流,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關停落后產能,倒逼提升質量保障能力和節能減排水平,增強本質安全,調整優化結構布局,加快聯合重組,因地制宜發展循環經濟,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進機制砂石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把科技創新充分融入砂石產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滲透性、擴散性優勢,為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成長空間、關鍵著力點和主要支撐體系。
中國砂石協會以推動
行業科技進步和發展為使命
近些年來,砂石行業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短短的幾年里,從“不起眼”的行業到上升到國家層面的行業,我國砂石行業的科技創新的成果如雨后春筍,新質生產力正在加速形成,這是砂石人從艱辛曲折的道路中汗水澆灌的收獲。為進一步激發砂石行業科技創新活力,鼓勵我國砂石行業科技創新,加快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中國砂石協會多措并舉,加速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砂石科技創新體系逐步形成。
一是鼓勵企業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對標國際一流,著力突破“發展瓶頸”問題,使科技創新成果更多走進生產一線,多項技術工藝裝備入選相關國家級目錄,具有中國特色的砂石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形成。
二是中國砂石協會陸續組建了中國砂石協會專家委員會、綠色礦山建設評估專家庫、標準化專家委員會等專家組織。鼓勵企業在從科技項目立項到應用推廣的整個過程中刻苦攻關,為科技成果的順利進行和設計質量提供了保證。
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和科技培訓工作。近年來,我國砂石行業充分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在人才隊伍和科技研發方面取得了較大發展。多家企業先后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站。與此同時,中國砂石協會主動作為,把砂石行業人才培養作為重要任務,自2017年到2023年聯合北京建筑大學先后舉辦了七期“全國砂石骨料行業技術與管理人員高級培訓班”,累計培訓400余人,為推動砂石行業的人才培育作出了積極貢獻。
四是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的支持下,開展中國砂石協會砂石科學技術獎評審活動,并在首屆“砂石科學技術獎”中評選出精細爆破現場應用探索與研究等22個獲獎項目。
2020年4月18日,中國砂石協會組織召開國家標準《建設用砂》《建設用卵石、碎石》修訂工作視頻會議
五是健全標準化體系。多年來,中國砂石協會聯合全行業力量大力推動砂石行業標準體系的建設。對《建設用砂》GB/T 14684和《建設用卵石、碎石》GB/T 14685兩項國家標準進行再次修訂。目前,這兩項國家標準的第三次修訂版本已正式出版發行。制定了《沖擊式制砂機》《機制砂石生產技術規程》等行業標準,制定了《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砂石骨料綠色生產與運輸評價標準》等團體標準,目前還在穩步推進《機制砂石母巖技術要求》等8個團體標準的編制工作。
批準發布《廢棄混凝土再生砂粉應用技術規程》《礦用防堵自清潔篩網》《再生砂粉分類與應用導則》《壓縮空氣儲能(CAES)綠色低碳濕法采礦鑿巖生產線建設標準》4項團體標準;由中國砂石協會大力支持并參編的兩項行業標準《礦山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準》《砂石綜合利用規范》正式頒布執行;參與審查的行業標準《砂石整形機》正式頒布執行;參與審查的國家標準《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產成套裝備技術要求》、行業標準《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適用技術評價規范》《干法制砂生產線技術要求》正在審查報批中;聯合建材工業信息中心共同申請的《砂石骨料行業智能工廠通用要求》行業標準已經正式立項;與中國建材機械工業協會聯合多個砂石行業頭部企業、科研院所擬共同申請的行業標準《濕法制砂生產線技術要求》已啟動立項。積極推薦會員企業參加IEEE國際標準《數字礦山建設推薦規程》,推動砂石行業標準體系建設的高質量和國際化。
依據團體標準《機制砂石生產企業實驗室基本條件》,中國砂石協會與砂石骨料技術研究中心組織專家對機制砂石生產企業實驗室開展評審認定工作。對近二十家機制砂石生產企業的實驗室進行了評審認定。
六是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理論依據和實施路徑。近年來,中國砂石協會持續深入生產一線,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并全面了解會員的訴求。秘書處整理相關調研報告及時匯報給上級單位和有關部委,有效維護了行業利益。為助力砂石行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施路徑。
七是深入企業一線調研座談,傾聽企業訴求,開展砂石工業“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對厘清未來砂石工業發展思路、確定發展目標、明確發展任務、優化產業布局、指導行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八是積極參與國家有關部門專項工作。緊跟國家發展步伐,立足行業發展實際,發揮參謀助手和橋梁紐帶作用。
實現新突破,上了新臺階,開創新局面
隨著科學技術和制造技術的快速發展,近些年來,我國砂石行業在生產技術和礦山裝備中取得了長足發展,現已能制造規格品種齊全的系列產品,很多技術裝備已達到國際水平,砂石產品及裝備不僅服務于珠港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京冬奧會配套設施等國內重大工程項目,而且出口海外,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國際市場。
目前,國內規模以上的砂石骨料裝備制造企業有3000多家,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的有數家,5億~10億元的約15家;其他國家進入中國的有近20家。世邦黎明、南昌礦機、沈陽順達、江蘇山寶、成都大宏立、棗莊鑫金山、廣東磊蒙、浙礦重工等破碎篩分裝備制造業領域的品牌,在數千家裝備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砂石行業機械制造領域一張張耀眼的“名片”。
近年來,砂石行業涌現出湖州新開元、華新水泥、武穴民本、中電建安徽長九、宏大爆破、楚道鑿巖、江蘇山寶、威海海王、景津裝備、福建泉工等一大批優秀砂石生產及裝備企業,在贏得市場的同時,以新質生產力為動能,極大地推動了砂石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2023年10月17日,中國砂石協會在武漢組織召開“《壓縮空氣儲能(CAES)綠色低碳濕法采礦鑿巖生產線建設標準(送審稿)》”標準審查會
新質生產力——“引爆空氣”的新技術
近年來砂石生產企業搶抓“雙碳”機遇,加快推動企業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綠色低碳、安全高效、更低成本稱為企業追逐的方向。以中國砂石協會副會長單位楚道鑿巖公司研發的《超臨界液化空氣能(LAES)非補燃破巖》技術就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的典型:
技術介紹——該技術是將空氣壓縮并冷卻至低溫再使之膨脹,擁有高能量密度可迅速膨脹數倍;它是一種深冷能源,是對傳統炸藥爆破方式的補充技術,以深冷的液化空氣等為介質,利用其可迅速膨脹數倍的物理性,傳導到巖石或混凝土結構中實現破壞,簡單來說就是將壓縮空氣作為能量從而“代替炸藥”實現爆破。可應用于巖石破碎工程,提高非爆破破巖工程的機械施工效率,可解決300米安全距離的防控設計、復雜地貌及富水區爆破飛石盲炮,緩解爆破振動引發的礦地矛盾以及降低石料分化率。
工藝流程——無油壓縮供氣→無有機物鉆孔→投放儲能管→配送→現場罐裝→連網排氣→釋能→回收導管
技術特點——①低振動:液化空氣釋能是低振動破巖,比傳統炸藥爆破振動低70%左右,被稱為柔性破巖。適用大規模臺階爆破的中深孔、邊坡預裂。對砂石骨料礦山開采,具有明顯降低粉化率的效果。
②綠色低碳:與一般的爆破技術不同,空氣爆破工作中沒有化學藥品和危險物質,不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影響。工作過程中只會產生輕微的噪音和氣體釋放,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任何污染。
③無易制爆危險化學品:空氣能爆破不使用易燃易爆的炸藥,因此不存在炸藥引起的安全隱患。同時,由于其不會產生火花和靜電,所以在易燃易爆場所的使用更加安全。
技術應用——該技術憑借綠色低碳、安全高效、更低成本等多項突出特點,可廣泛應用于礦山工程、水利水電、抽水蓄能等相關業務領域,目前已在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葫蘆砂石礦山、肇明高速等項目開展適應性試驗并取得成功。
重要影響——《超臨界液化空氣能(LAES)非補燃破巖》技術應運而生,是楚道鑿巖公司技術研發團隊,三十年磨一劍、百耕不輟、拼搏奮斗的心血與結晶;是楚道鑿巖公司搶抓“雙碳”機遇、加快推動企業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戰略舉措;也是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大力實施綠色礦山建設的踐行者。以新能源技術手段實施鉆爆,對采礦過程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等問題給出了系統解決方案,是對整個建材行業,乃至爆破行業綠色低碳技術顛覆式的創新與發展,對推動砂石行業科技創新與進步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必將奠定未來行業殿堂級創新技術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