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砂石行業發展現狀
砂石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用量最大、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原材料,年消耗量約200億噸,是全球最大的礦產品、原材料和大宗商品。早期主要是開采河道的天然砂石資源,隨著天然砂石資源逐漸減少,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所用的砂石主要是開采石礦對礦石進行物理加工,不使用煤炭,沒有化學反應,二氧化碳排放小。
經過多年大規模開采,天然砂石資源逐漸減少,近年來國內主要江河來沙量大幅下降,企業數量產量明顯減少,造成區域性供需短期失衡,價格大幅上漲,低質砂石進入市場,增加基建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成本的同時,影響工程建設進度并帶來質量安全隱患,亟需采取措施妥善解決。隨著天然砂石資源約束趨緊和環境保護日益增強,機制砂石逐漸成為我國建設用砂石的主要來源,目前其比重已占到80\%以上。
機制砂石生產已由簡單分散的人工或半機械的作坊逐步轉變為標準化規模化的工廠,我國砂石骨料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但機制砂石行業還面臨著質量保障能力弱、產業結構不合理、綠色發展水平較低、局部供求不平衡等突出問題。因此,砂石行業需要探索出一條既能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又能實現碳減排的綠色低碳發展路徑。
02砂石行業碳達峰、碳中和預判分析
通過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統籌推進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砂石行業能源消費結構;開發和挖掘技術性減排路徑和空間,探索砂石行業低碳排放的新途徑;優化工藝技術,研發低碳混凝土技術、吸碳技術;加強對碳排放的源頭控制,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進程,結合行業和企業具體實際,采取有力措施,實現多產業協同降碳,協同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整合企業資源,協同政府力量,推動社會參與,推動砂石行業早日實現“雙碳”目標。
到2025年,砂石產業結構、資源結構、運輸結構明顯優化;綠色產業比重顯著提升,清潔生產水平持續提高;資源綜合利用體系不斷完善;關鍵技術瓶頸取得突破,綠色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建立;在2023年前砂石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以“綠色礦山、綠色工廠、綠色生產基地”為鮮明特色的中國砂石行業綠色低碳管理體系基本成型。
到2035年,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綠色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破碎裝備智能制造、智能礦山、5G無人礦山等新一代技術應用更加成熟,礦山開采、加工、運輸、管理等全流程、全過程數據融合、決策優化,綠色砂石供應鏈運營體系更加成熟,砂石行業綠色低碳管理體系取得實質性突破。
03砂石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行業指引
優化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布局;對傳統的高能耗裝備進行改造,降低能耗;新建礦山采用高效節能裝備,減少能耗;提高裝備質量,延長使用壽命,減少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對開采中的石礦進行“邊開采、邊復綠”;對開采后的礦山進行生態恢復,增加碳匯能力;對廢棄礦山進行修復,恢復生態,增加碳匯能力;延伸產業鏈,減少轉運環節;對于建筑固廢、尾礦、廢石進行再生,綜合利用,減少原生礦山的開采。
實現“雙碳”目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意義,需建立政府主導、行業齊抓共管、企業主體、人人踐行的運行機制。搶抓機遇、真抓實干,為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建設美麗中國作出砂石行業重要貢獻。
04砂石行業減碳降碳的技術路徑和方法
姜辰雨/制圖
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等國家相關政策,要深刻認識實現“雙碳”目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共識,強化要素集聚,形成工作合力;需要加強統一領導,建立工作機制;需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行業自律,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同、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政府層面
各地政府應調整優化砂石開發布局,制定石礦開采規劃,提高產品保障能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打造綠色礦山,全面推進砂石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到四個堅持:堅持保護優先、堅持嚴格準入、堅持轉變方式、堅持改革創新。遵循五個原則:規劃先行原則、生態優先原則、保護優先原則、政策到位原則、保障生產原則。實現四化目標: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智能化。
在堅持規劃先行的前提下加強合理布局,根據資源稟賦、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需求及物流條件等實際情況,科學核定縣級城市、地級城市和省會城市的機制砂石企業數量,鼓勵征求行業協會等智庫意見,新增產能生產規模原則上不低于100萬噸/年。全面推動綠色礦山建設,重組整合、規范市場秩序,加強依法依規開采,打擊非法亂采亂挖,約束行業自律。
行業層面
一是砂石行業應繼續大力推進砂石礦山資源整合力度,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綠色礦山、綠色工廠、綠色生產基地等綠色低碳管理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綠色運輸和集并中心建設,積極推薦采用國家鼓勵目錄的綠色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強化資源循環利用,降低碳排放強度,推動砂石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鼓勵全行業植樹造林,增加碳匯能力。
二是繼續加強清潔生產和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減少“碳排放”。按照相關規范標準,加大石礦企業廢水和粉塵的治理力度,做好石粉、尾泥等回收處置和資源綜合利用。認真落實《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相關要求,通過對砂石礦山進行“邊開采、邊修復”,采用礦山復綠等碳匯措施;通過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及新型清潔能源的利用,通過對廢棄石礦進行生態修復與延伸產業鏈,形成砂石骨料4.0+ —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增加砂石行業新的發展動能,最大限度地應用砂石礦山復綠和生態工業園區等碳匯措施,發揮砂石行業在“碳中和”工作中的優勢。到2025年,培育100家以上智能化、綠色化、質量高、管理好的綠色砂石基地。
三是大力發展綠色技術,加強科技創新。砂石行業要大力發展短流程、低能耗、低排放的綠色技術和裝備,采用新型鑿巖穿孔技術,鼓勵綠色生產和綠色運輸。推進智能礦山、數字工廠、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工業機器人、數字孿生、5G等新技術應用,實現礦山開采、加工、運輸、管理等環節全流程、全過程數據融合、決策優化,形成綠色砂石供應鏈。砂石企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錯峰生產,盡可能利用夜間低谷電生產,做到科學用電。
四是加快技術設備升級,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設備。研發攻關并推廣使用智能、高效、環保的技術裝備,加大清潔能源使用比例,重點支持石粉、廢石等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并加速其產業化進程。通過產業政策、標準規范、加強自律等手段,淘汰落后、耗能高、環保不達標、綜合利用效能低的落后設備和工藝。根據礦山實際,最大限度地應用風能、光伏發電、下行物料輸送皮帶勢能發電技術,節約能源。調整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推進綠色低碳產品的研發、生產與應用,提高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企業層面
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礦山設計階段,系統考慮裝備制造、生產、轉運、物流等各個環節實施綠色化,使礦山運營在全生命周期中降低對資源環境的不利影響,探索實施新的綠色發展模式。
砂石企業應根據行業發展要求,結合實際情況,持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需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要持續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進行綠色布局;二是要加強綠色低碳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和應用;三是要逐步使用風能、太陽能、勢能等新型清潔能源;四是要加大尾礦、廢石、石粉、泥土、建筑固廢、廢舊設備、耐磨件等的循環使用;五是要加快砂石綠色礦山、綠色工廠、綠色基地、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一體化建設;六是要對礦山進行“邊開采、邊修復”、植樹造林,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