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劃目標:鐵路密度達507公里/萬平方公里
主要目標
◆ 智能綠色安全發展水平大幅提高,大城市中心城區綠色出行分擔率超過65\%,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形成,信息服務基本實現共享共用,交通環境污染和排放聯防聯治取得積極成效,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
《規劃》明確規定了長三角地區鐵路及高速公路密度的目標:到2025年,507公里/萬平方公里、500公里/萬平凡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9年,長三角地區鐵路密度約為460公里/萬平方公里。這也預示著未來五年長三角區域鐵路里程的增長空間:至少1020公里。
一大批項目將落地
以軌道交通為骨干
分類來看,項目主要集中于六個方面。據統計,新增規劃建設重點項目至少有100個!
對外綜合運輸通道重點項目
推進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后續完善和長江口南槽航道一期工程建設。繼續推進淮河出海航道三河尖至京杭大運河段工程。加快實施京杭大運河升級改造工程、杭甬運河寧波段三期建設及杭甬運河升級改造工程、京杭大運河杭州二通道北延工程。
不難發現,新規劃的對外綜合運輸通道重點項目主要集中于干線鐵路建設,共明確涉及22個項目。其中16個項目在規劃建設期,6個項目擬進行規劃對接及前期工作。
城際交通網重點工程
規劃研究滬甬、滬舟甬、東海二橋等跨海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磁懸浮工程的建設,《規劃》持“積極審慎開展磁浮高鐵項目規劃研究”的態度。
都市圈通勤交通網重點工程
(一)城際鐵路
規劃建設上海機場聯絡線(含南站支線)、上海嘉閔線(含北延伸)、上海崇明線、上海南匯支線、上海市域17號線西延伸、金山至平湖、南京市域18號線、鎮江市域句容至茅山線、溫州市域S2線一期工程、溫州市域S3線一期工程、臺州市域S2線調整、合肥新橋機場S1線等市域(郊)鐵路,實施一批既有鐵路的市域(郊)功能改造。
都市圈通勤交通網重點工程規劃建設項目中,包含7個城際鐵路工程、12個市域(郊)鐵路工程。
綜合交通樞紐重點工程
推進上海港外高橋港區裝卸線、上海港南港支線、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專用鐵路、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徐圩新區)產業區專用鐵路、南通洋呂鐵路、南通港通海港區至通州灣港區鐵路專用線二期工程、鹽城港大豐港區支線鐵路、連云港徐圩港區鐵路支線、蘇州太倉港鐵路專用線、蘇州張家港鐵路專用線、錢塘新區貨運鐵路、寧波穿山港鐵路、樂清灣港區鐵路支線、乍浦港鐵路支線、盛虹煉化一體化配套鐵路裝卸站項目等建設,實施南京港龍潭、徐州工業園化工園區、淮安季橋物流園、銅陵港江北港區、安慶港長風港區、池州港香隅化工園、皖河新港、合肥派河港區、蚌埠港長淮衛作業區等鐵路專用線工程。
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方面,綜合客運樞紐新建或改擴建項目達38個。
長三角地區機場群重點工程
推進實施上海浦東、南京、無錫、杭州、寧波、溫州、臺州、舟山、合肥等機場改擴建工程。
推動大場機場遷建。遷建連云港等機場。研究遷建義烏機場的必要性。
機場方面,新建機場項目達7個,改擴建項目達9個,遷建項目達1個,研究論證項目達2個。
長三角地區港航一體化重點工程
實施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南通港通州灣港區網倉洪和小廟洪進港航道工程、鹽城港響水港區灌河口5萬噸級航道工程等沿海港口進港航道工程。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