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一部工程科技題材的紀錄片《中國工夫》讓“中國工程師”這一群體出圈,數以萬計的觀眾留言點贊道:“每一項讓世界矚目的成就,都是千萬個他們夜以繼日的努力換來的,再次向這些偉大又可愛的人致敬!”
身為中國工程師群體中的一份子,24年來,中電建安徽長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孟輝參與過水電八局多次重大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每一項工程,都是瞬息萬變的戰場;每一次技術攻關背后,離不開無數披星戴月、努力鉆研的日與夜。
星光不問趕路人
早年間,劉孟輝的學習和職業軌跡始終和“水”有關。1998年,從武漢水利電力大學(2000年與武漢大學合并)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畢業的劉孟輝順理成章進入了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電八局”)
相繼在云南、貴州兩地參與負責4個水利水電項目后,2014年,劉孟輝來到了西藏山南市,在這里,他度過了職業生涯中最難忘的2年時光。
“我住的地方,交通閉塞,一周才通一次車,跟外界基本就是絕緣的,所以這時候就不能輕易生病” 劉孟輝說。越擔心的事就越會發生。來西藏不久,他便出現了感冒癥狀,一開始以為是高原反應便沒有在意,直到趁著市區開會的契機來到醫院檢查,才得知自己患有肺水腫。
“醫生說,還好治療及時,打了2天針就好了,” 劉孟輝回憶起這件事時至今心有余悸,“當時真是無知無畏,后來才知道這個病無比兇險,所幸年輕身體好?!?/span>
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6年,隨著水電八局開啟新時代砂石行業的轉型升級的新篇章,劉孟輝的足跡版圖中又多了一座城市——安徽池州。
擔任中電建安徽長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一職,劉孟輝責任在肩。作為電建集團首個特大型非金屬礦資源綜合開發項目,在國內外沒有成功先例可供借鑒、成熟模式可以遵循的情況下,在面對報建流程繁瑣、審批層級高、協調難度大等實際困難時,劉孟輝發揚創新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釘子精神,先后理清礦山、廊道、碼頭等三大立項報批干系圖,先易后難、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成功取得所有58項工程建設和生產經營必備批文權證,實現項目從無到有、合法建設;并帶領團隊僅用時兩年時間高效推動項目一期建成投產,創造了全國重點工程建設奇跡。
追求速度,更注重安全與質量。劉孟輝深刻認識到,安全生產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長九公司始終踐行“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理念,層層壓實安全責任,全面強化履職擔當,持續強化內部管理,為安全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公司設立至今未發生重傷及以上安全事故。隨著行業的優化升級,砂石從傳統的集采地材逐漸轉變為一種專業化、精細化的產品。劉孟輝審時度勢,積極轉變生產視角,在設備、技改等方面及時投入并“下狠功夫”,融入“綠色礦山”“智能礦山”的發展理念。幾年來,他先后申請了2項發明專利,授權了4項實用新型專利,出版了《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解讀》等專著,其主導的項目《超大規模綠色建筑骨料生產運輸關鍵技術》相繼獲得中國電建科學技術一等獎、工程建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其本人也獲評為2019年度中國砂石骨料行業綠色發展先鋒人物。
企地共建的央企擔當
助力鄉村振興,是駐地央企的當仁不讓之責。
長九項目落地熟化后,引發洼地效應,催生帶動了項目周邊配套服務產業的蓬勃發展,諸如物流運輸、車輛維修、農副產品銷售、餐飲服務等一大批企業相繼進入,駐地外出務工人員紛紛回流,直接就近就業,實現了既能上班拿工資、還能照顧到家庭的安居樂業的樸素愿望。據統計,這幾年僅長九項目就消化吸收了上千名周邊村民上崗就業;同時,針對部分經濟困難和技能不足的群眾,企業還開通綠色通道,設置保安、保潔等輔助性幫扶崗位,幫助村鎮解決社會穩定等托底困難。
除了產業帶動外,近年來,長九公司采取多種方式,幫助項目駐地發展鄉村振興產業、支持周邊鄉鎮防澇抗旱、修筑鄉村道路等。如今,項目周邊鄉村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群眾幸福指數逐步提升。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歷史,也是中國工程技術不斷創新謀變的歷史。在國家經濟轉型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的過程中,對于綠色環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成為劉孟輝在這個行業永遠保持旺盛斗志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