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幾千年歷史,誕生了許多偉大人物,也造就了華夏民族輝煌的歷史。也在漫漫歷史的洪流當中,留下了無數偉大的工程,不管是靈渠,還是都江堰,還是直道,至今都讓人為之贊嘆。而對于我們來說,長九便是使命所在,是所有長九人心中的偉大工程。
回顧長九歷程,百感交集,夜挑柴油力保挖機開路、大雪封山夜宿溜井平臺......如此種種不勝枚舉,長九之路是數千人櫛風沐雨、披星戴月一步步走過來的,小到初入社會的實習生,大到即將正退的老前輩,無一不盡最大努力為長九貢獻自己的力量。
時至今日,長九項目三大部分已全面建設完成,首批砂石成功發運,長九骨料走向市場的大幕已經掀開,長九人的付出終于看到結果,所有人歡呼雀躍的同時一線員工依舊還在奮戰。
一期礦山系統的建成,項目部生產體系的三位負責人可謂勞苦功高。
劉卓華:“兄弟們,給我沖”
劉卓華是項目部生產副經理,項目上的人都叫他華哥,小一輩的人叫他劉叔。
劉叔剛到項目部的時候,施工營地還未建成,便每天早上隨著通勤車到工地,剛入職的年輕小伙子們還是第一次與領導同車,可不敢找他閑談,大都噤若寒蟬,偶爾低頭耳語都還的先看看他的臉色。可三五次下來,嬉笑怒罵,吹牛拍馬,說道興處便互摟著肩膀稱兄道弟,“同道中人,同道中人,哈哈哈”。可工作上要辦事不利,惹他生氣,就不能嬉皮笑臉觸他霉頭,給你交代的事你得老老實實的辦好,辦好了給你點贊辦不好可就要接受批評了,“工作是一碼,生活是一碼,不搭界(讀蓋)”。
劉叔是大家公認的性情中人,工作作風一向是親力親為、雷厲風行。長九建設前期工作任務繁重,兄弟們前方工作推不動了,往往向他求助,圖紙方案要是慢了他就去技術辦堵主任,材料慢了就去堵物資辦,施工人員不夠堵經營辦,進度慢了堵現場負責人,按他自己的說法“只要工作能順利推進,我就是項目部的鐵面閻羅與鬼見愁,有什么事情兄弟們不好出面的只管找我,我來解決。問題一旦解決,那兄弟們,給我沖”。
劉叔作為長九項目生產指揮的第一人,爬桁架、下溜井不過家常便飯。項目部人員敢做的他做了,不敢做的他也做了,現場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事情他都了解,要是有人打馬虎眼兒必定是逃不過他火眼金睛的。
“要是我對現場不夠了解,長九一線這么大的盤子領導們如何放心交給我,從土建到金結安裝,到生產運行,你看有我不懂的嗎?小到系統非標件都是我都可以自己操刀,但這些都是我親身經歷的,用汗水換來的知識。我們搞生產的,腳踏實地比什么都重要。”
周鎏焱:“你們要好好學”
老周是施工調度辦負責人,芳年五十又六,頭發花白,體型富態,一邊說著自己老了一邊空閑時間刷著抖音,而關于老周是否上了年紀,大家和他有過一翻爭論:
“俗話說尿尿尿濕鞋(讀孩),咳嗽屁出來,才是老了。按你現在這個狀態,迎風還有三丈遠,能吃能喝的,還生龍活虎個三十年不成問題。這可不是拍馬屁啊,我只是喜歡說實話。”
“你這不是褲襠拉胡琴,扯淡嗎,老就是老了。”
2017年底,長九三大分部建安大規模啟動,礦山系統作為項目的核心工程,面廣量大,工序復雜,而此時施工調度辦卻缺少一位有足夠經驗和威望的人坐鎮,前方施工并不順暢,千頭萬緒而無章法,正將退休的老周臨危受命,趕赴長九項目部,挽狂瀾于傾倒。
經的廣,知的多,烏江、東江、白石窯、二灘、三峽、溪洛渡、官地、梨園、大藤峽大大小小的項目跑了個遍,從機電到物資,從施工到工區,三十九年工作經驗,對于砂石系統,老周經歷了太多。長九作為砂石公司轉型升級的第一個項目,有太多新的技術、新的工法,為了保證施工效率,年過半百的老周也一直在學習摸索,“這人不學啊,飯碗都保不住。我們都是農村出來的,從農業社會跨向商業社會,再踏入信息時代,人類上千年的進化縮影我們都沾了邊,但若是停滯不前,我可能現在連微信都整不明白,那就該被退休了。我老皮老臉的都還在學,所以你們更要好好學,當然我所知道的都可以教給你們。”
老周的脾氣不算太好,唯獨在教年輕一輩的時候表現出難得的耐心,“我現在正處更年期,脾氣是不太好,工作不久的年輕人出了錯,我可以教你一遍兩遍甚至三遍,但若你繼續出錯,那你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用心了。但若一個工作了十幾年的人來跟我緊扯胡扯的,講不通道理,我就要罵人了。周老流氓的名頭不是隨便叫出來的。”
鄧建康:“今天加班”
系統一期建安,老周占個“建”字,鄧建康則是另一個“安”字。作為一工區的主任,鄧伯可是工區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想當工區主任,學歷不頂用,家世也不頂用,得實打實的靠硬本事拼出來。工區的兄弟可沒那么好說話,想用職務壓人,對不起,不吃這套”。
加工系統一期金結一萬余噸,金結初期,幾家金結隊伍因初次接觸長九系統,加上工期緊張,交叉作業干擾大,金結進度停滯不前,劉叔找到鄧伯,“老鄧啊,現在金結遇到了瓶頸,我分身乏術,只能拜托你了。”于是,由鄧老伯指揮,工區分組,幾位副主任帶隊,支援各金結面,傳授金結要點,指導金結,類似老手帶新手的方式,硬生生將金結拉上正軌。
2018年5月,一篩車間主體設備安裝在即,工期緊迫,如何快速定位1080根螺栓成為施工關鍵,鄧伯提議的使用預埋螺栓定位模具安裝方法的得到一致認可。最終長九項目30套振動篩通過這種施工方法比計劃工期提前完成施工,在預埋螺栓定位施工工序上提高了50\%以上工作效率。在鄧伯的帶領下,工區員工日夜奮戰,圓滿完成了4臺錘破,8臺圓錐破,30臺圓振篩,200多臺給料機的安裝。
如今,長九項目由建安轉序運行,但工區加班的傳統卻是延續了下來。“今天系統系統連續開機,中午加班,午飯食堂送來,就地解決。”“兄弟們,今天加班,系統開機到七點半”。類似的通知對于工區人員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鄧主任與我們同甘共苦,有獎金一起拿,有肉一起吃,現在生產任務緊張,鄧主任壓力大,我們沒別的本事,但同甘共苦這一點還是可以做到的。”
三位一體,助力長九
《鐵齒銅牙紀曉嵐》很多人都看過,劇中和珅奸滑,隨機善變,是貪官的典型;紀曉嵐為人正直,才華出眾,而深諳中庸之道的乾隆則把控全局。拋開劇中三人勾心斗角的戲份不說,三人其實相互依賴誰也離不開誰。鐵三角三人撐起整部劇,而劉、周、鄧三人形成的三角則撐起長九項目礦山系統前方生產,長九三角離了誰,長九會不轉嗎?不是,只是注定沒那么順暢。
從建安期開始三人便是搭檔,劉叔負責統籌協調,老周負責土建施工,鄧伯負責設備安裝。轉序運行后,劉叔負責安排生產任務,老周采場指揮毛料挖裝運,鄧伯負責系統運行生產。一個指令下來,大家心領神會,各自安排,有太多的溝通嗎?其實沒有的,三人便形成了精密運轉機器,無需磨合,三位一體,形成了幾何中最為穩定的三角形,事半功倍。
在長九這樣的三角乃至四角還有很多,不同公司,不同部門,不同專業,不同工種的長九人,相互配合,筑起長九這座高樓大廈。同在一個屋檐下,我們是搭檔,更是親人。
《鐵齒銅牙紀曉嵐》成就了鐵三角之名,也可以說是鐵三角成就了《鐵齒銅牙紀曉嵐》,對于長九,長九項目成就了所有長九人,有人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有人得到了成長,有人收獲了愛情,也正是所有長九人的共同努力才造就了這個國內最大的骨料基地。
大幕漸起,歷史終將腐朽,卻不該被遺忘,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為長九拼搏過的工程人。

- 上一篇:【奮斗?逐夢】“神山”的孩子,記得嗎?
- 下一篇:【長九記憶】碼頭陸域工程建設紀實